查看原文
其他

中华鬣羚:原来你是韭菜味儿的黑社会老大 | 自然观察

2017-04-12 大猫 猫盟CFCA

写在前面:


常有人问,我们能做什么来保护自然?除了不消费野生动物及制品,做力所能及的救助、举报之外,还能做什么?


前天,我们参加了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自然观察沟通会,看到他们根据大家的观察数据以及以往文献记录分析得出的一系列图表,比如各种受胁物种分布热点图,包括兽类、鸟类、两爬、植物等等,觉得特别燃。因为这些图表可以真正影响国家未来野生动物保护的格局,而它们的出炉又得益于许多自然观察爱好者的参与和记录。


换句话说,通过科学手段的分析和转化,自然观察就是每个人能为自然做的,最靠谱而美好的事啊(加入请戳文末的“自然观察app”下载二维码)。想一想,每一次观察都可能会为你关心的物种多添一笔真实的记录,多加一把保护的柴火呢,而观察本身又是如此有趣。


2016年,得益于山水的自然观察项目,我们得以去四川甘孜开辟新的监测点——石渠洛须,为项目地新龙再添一些记录的点位,回程路上,还绕道白玉县看了看山。回来之后,大猫写下了以下鬣羚的观察故事——

肉眼和红外相机都是不同的观察手段,感觉各有千秋呢。


----------- Nature Watch -----------


卧龙是个神奇的地方,我与很多动物的近距离遭遇都发生在这里。


那天晚上我和鹳总开着车差点撞上一头大水鹿后,我就固执地相信在我们车灯光照范围外所有的黑暗中都有一只野生动物。


然而当那只鬣羚忽然出现在车前时,我却没看到它。当时我坐在副驾位,正用手电照右侧的山坡,看看树丛里是否有发亮的眼睛。忽听得鹳总急促地小声喊道:快快快前面前面。


伴随着一脚刹车,我看见了车前10米处的这头大牲口:上半身的背毛在车灯照射下又黑又亮,下体棕黄,头上两根小短角,脖子上有一溜长长的灰白色的鬃毛,真TM是一头健壮的鬣羚啊!


鬣羚,拍于四川卧龙


鹳总熟练地向左打了一把方向盘,让我从窗口伸出相机去。然而这头畜生紧张了起来,它先是想扭头回到山上去,然而这个位置的山坡很陡,而且有水泥砌成的路基墙(是叫这个么?就是用来防止山坡滚石的那种),它跳不上去。于是它跑动起来,横穿马路打算跳到河里去,这也是我们遇见它时它正打算做的事:去河里喝水。


不过这里的河岸也很陡峭,它跳下去会有摔断腿骨的危险。它改变了主意,站在那里犹豫了一会儿,这给了我用相机瞄准它的机会。


然而它距离我实在太近了!当时我的镜头对焦距离设定为6米到无穷远,然而它距离我只有5米。我在相机的取景器里能看到它潮湿的鼻孔呼出的热气,但就是对不上焦!鹳总在旁边骂我:怎么还不拍!


红外相机拍到的大家伙


我无奈地放下相机,对鹳总说:“咱们下去活捉它吧。”我们看着这头大牲口开始沿着河堤往前跑,我们就开车慢慢跟着它,并找机会捏两下快门。跑了几十米后它终于找到一处平缓的山坡,跳上去消失在密林里。


后来鹳总说:我当时真是傻了,为啥不掏出小数码拍两张呢?


后来鹳总又说:真大,昂首挺胸,看上去比水鹿还大。


红外相机拍到的水鹿


中华鬣羚:牛科,鬣羚属,广布于中国的中部和南部。从青藏高原海拔4500米的森林边缘直到华南低海拔丘陵带,都能找到这种威风凛凛的大牲口。


中华鬣羚其实并没有水鹿大,它的体重大约200多斤,大水鹿则会达到500斤左右。它是比较典型的森林型有蹄类动物,活动范围基本不会超过森林很远。和比它小一号的斑羚类似,鬣羚(后面还是简称鬣羚)并不像其他大牲口那样集大群,通常都是单只活动,偶尔也会出现2、3只的疑似家庭单位。我并不确定几只鬣羚一起出现时它们的关系,有些画面上很显然是母鬣羚带着幼崽,但有些的年龄大小看上去又差不多。


其实我最早了解到这种动物还是在江西的宜黄。当红外相机里出现鬣羚时我们不禁欢呼雀跃起来。在中国,鬣羚被长期叫做苏门羚,但中华鬣羚和苏门羚其实是两码事。


我们发现其实鬣羚并不像民间传说那样只喜欢在陡峭的山坡上活动,事实上我们在宜黄拍到的鬣羚和水鹿活动的区域重合度很高。在过去,当地的华南虎一定也会捕猎这种肉不少的大猎物。然而拜吃野味所赐,现在华东华南地区的鬣羚已不多见,想要看鬣羚,还得去西部。



在华东和华南,看到鬣羚基本是这个画风


在四川的卧龙和唐家河保护区,斑羚相对更容易看到一些,鬣羚则要碰碰运气。但是到了青藏高原,遇见鬣羚的几率就高了不少。


我们在四川甘孜和若尔盖地区跑山的时候经常与鬣羚打交道。在林子里,这家伙的粪便特别容易发现:灰色的大颗粒,一拉就是一大堆,而且会反复拉在一个地方,一些崖壁或大石头边上常会有鬣羚的大粪坑。鬣羚粪便的颗粒比较大,和水鹿的粪便很容易区分,看上去颇为符合它牛科大牲口的气质。事实上鬣羚看上去也很粗犷:头大体短脖子粗,四条腿直愣愣又粗又长,比起灵气的鹿科动物来说就像是个混黑社会的。


红外相机前的鬣羚@四川甘孜新龙


鹳总和鬣羚比较有缘,有一次在甘孜州新龙县拍片子时,旁边一个老头指着山坡上对我们说:鹿子。于是我们看到很远的山上有个鬣羚在吃草。望远镜看了会儿,我们没了兴趣,只有鹳总还在看,然后他忽然大喊大叫起来:“狼狼狼!在追它!”我们赶紧再去看,却已经什么都没了。鹳总描述:一个狼从林子里窜出来,追着那个鬣羚跑下山了。


我们在那个河沟里碰到过一头鬣羚的尸体,已经被吃了一半,估计还是狼干的。我们问同行的洛布降泽:那玩意儿好吃不?他说:不好吃,一股韭菜味。我们说:你肯定吃过!要不然咋会知道?他说:不用吃就知道。


死在河滩上的鬣羚@四川甘孜新龙


我下到河里去检查发现,果然不用吃就知道:尸体上真的是一股冲人的韭菜味。然后我就想,可能只有重口味的老虎豹子才会吃这个东西。


大块头也喜欢晚上出来溜达。红外相机摄


红外相机数据显示,鬣羚白天晚上都会活动,晨昏和夜间活动比较多一些。我们有两次看到鬣羚都是在早上9点多的时候,有一次还是在新龙,我们坐在路边吃午饭,我忽然看到一只鬣羚就在我们背后的山坡上,距离我们50米都不到。我们一回头,它就撒腿跑,不过也没跑远,就在边上的树林里,我们用望远镜依然能看到它黄色的腿不时闪一下。


中华鬣羚的种群评估级别为易危(VU),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总体来说,青藏高原到甘肃、陕西一带的西部亚种(C.m.mileedwardsii)种群数量较多,而长江以南的东南部亚种(C.m.angyrochaetes)则没那么乐观。


2016年10月的一天下午,我们在甘孜州白玉县察青松多保护区悠闲地溜达。这里有很多白唇鹿、马麝,还有雪豹、狼和棕熊。鹳总和明子跟着盔哥进沟去找白唇鹿,我和巧巧在河边找马麝未果后去找他们,却无意间走错了一条沟。我们来到海拔4000米左右时,林木已近消失。我找了一块平坦的草地,坐在石头边说不走了,咱就在这等吧,看有啥动物会来看咱们。


这是个好地方,前面是一些稀疏的矮灌林,后面则是视野良好的高海拔山地草坡和岩石地带。一路上一直有小型猫科动物的粪便,搞不清是豹猫还是兔猻留的。我们停留的地方是动物上下山坡的必经之地,我觉得不错。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有一群白马鸡在我们前面溜达,只有一只不知是黄喉貂还是果子狸的东西追逐了它们一下,打破了一丝平静。太阳暖洋洋地照着,加上高原缺氧,我们不知不觉就坐着打起盹来。


也不知过了多久,我被一阵冷风吹醒,看到左前方不远处一只黑色的大动物正在吃草。我浑身一个激灵,赶紧招呼巧巧:有东西。


这只鬣羚就站在那里,我们看着它 @四川甘孜白玉县


我们安静地坐在那里,看着这只鬣羚。它个头不小,白色的鬃毛非常显眼。很显然,它也看到了我们,但它并没有太在意,依然在那里不紧不慢地边走边吃。在这佛经传唱的地方,动物确实要更安详一些,感觉比内地那些见人就跑的动物多了几分禅意。


我很疑惑它到底是从哪钻出来的,看上去那片矮林完全没有遮挡,但我们刚才确实啥都没看到。然而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就这么看着它。


秋天的阳光依然暖洋洋的,高原的风清凉地吹着。在这空旷的山谷里,我、巧巧、一群白马鸡、一只鬣羚就这么各自待着。我们都是如此渺小,而我们和它们似乎并无多大不同。后来每当想及此情此景,便会不自觉地微笑起来。


这么看起来,好像也没有那么大。。。囧


鸣谢:   四川林业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阿拉善SEE基金


PS:

编辑此文时,正是王小波逝世二十周年的日子。在短暂的一生中,他反复说,理性、智慧、趣味、纯真这些东西是极好的。不知道他人,但是我们与自然相融时,离这些东西最近。

图文首发于大猫的个人微信公众号“找豹子去”,更新不定时,可能是明天,也可能是下辈子,请不要抛弃他~

另,石渠洛须和新龙的第二批红外数据正在回收,马上又将有新的观察记录入账了,敬请期待:)

最后,喜欢大自然,喜欢拍照的朋友欢迎下载,无论花草鱼虫,身边的,旅行中的自然物种记录都可以上传到这里,一点一滴都能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和保护身边的世界。



欢迎扫码赞赏投喂大猫

打了三年交道才写出来的,多不容易啊~


长得再像道儿上大哥,也需要人类保护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